首页  »  新闻首页  »  蜂采人生  »  他在深圳 养蜂为生

他在深圳 养蜂为生

12-25   来源:中国蜂友联盟   点击:加载中

摘要:养蜂的人不少,但是八零后的养蜂人一定不多,选择在繁华之都深圳的郊区山上养蜂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因为梦想,他不会放弃繁华,躲进山中养蜂酿蜜;假如没有对蜜蜂事业的痴迷追随,帅气的他不会形单影只,...

 深圳山中养蜂的八零后

养蜂的人不少,但是八零后的养蜂人一定不多,选择在繁华之都深圳的郊区山上养蜂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因为梦想,他不会放弃繁华,躲进山中养蜂酿蜜;假如没有对蜜蜂事业的痴迷追随,帅气的他不会形单影只,在山中与蜂为伴。他就是马文畅,亚洲领先的民间蜂友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核心内阁团队成员之一,编号:16030120

 

 

 


▲马文畅在自己的蜂场

 

上图这张照片是马文畅在2016年10月25日提供的,台风“海马”刚刚过境,并不是因为台风,马文畅拍这些照片整整用了半个月时间,原因是:荒郊野外的蜂场,根本找不到给自己拍照的人!马文畅直到等来姐姐来看望自己,才让姐姐帮忙拍下自己。

 

这就是养蜂人的真实生活:生活在荒郊野外,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选择养蜂,就等于选择了寂寞。当同龄的朋友们潇洒地生活在深圳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外表清秀的马文畅虽然勤奋聪明,虽然也有姑娘慕名而来相亲过,但没有那个姑娘愿意吃这个苦能留下来,所以马文畅至今终日与蜂为伴,养蜂为生。

 

外出务工,与蜂结缘 

1986年,马文畅出生在广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是正直、厚道、热心肠的农民。他们经常教诲小马兄妹五人:虽然咱家穷,但人穷志不穷,我们绝不能做损人利已的事情,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不能起害人之心。

 

正是从小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马文畅秉承了正直、厚道、善良、热心肠的性格。常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出生在农村的马文畅从小就知晓生活的艰辛,耙田、插秧、收稻谷、喂猪、种菜、砍柴等农活样样得心应手,也正是这些经历让现在的他能够不惧困难百折不挠,拥有很多八零后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2003年初中刚毕业,马文畅就跟同村的人外出到广东东莞务工,先后在电子厂、制衣厂、加油站等地方上班。他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那时血气方刚,总想到外面去闯一闯,后来又去了长三角的无锡、杭州等地求职,由于没高学历,没技术最终碰壁而归,又折回到广东。


▲马文畅在外打工时和工友们合影

 

2008年,马文畅进了深圳比亚迪公司工作,次年又走厂去龙华富士康做普工,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富士康上了两年班后一次请假回家,生产线的同事们都叫他回家别忘了给大家带点什么土特产来品尝品尝!那时水果季节已过,没什么可以带的。在富士康上班,员工大部分都是两班倒,上夜班熬夜都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干扰肝代谢排毒。马文畅以往回家都会带些蜂蜜自己喝,所以随口说:那我就给你们带蜂蜜吧!

 

假期结束后,他从家乡带了40多斤龙眼蜜,同事你一瓶我一瓶很快买光了。过后,同事们说这蜂蜜又香又甜,品质非常好,还要买。正是因为这件事,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想到工厂打工不可能打到老,自己是农村的,学养蜜蜂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马文畅在生产车间里工作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马文畅立即在网络上搜索养蜂师傅。而且很快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老爸不久将从湖南常德拉蜜蜂来深圳越冬,征得养蜂师傅的同意后,他毅然辞掉了工作,跟随湖南养蜂师傅开始学习养蜂,从此拉开坎坷养蜂生活序幕。

 

辗转学徒路,坟边守蜂场

 

由于第一次接触蜜蜂,而且经过长途运输颠簸后它的攻击性变强,卸车时手脸都被蜇了很多针痛得直流泪,手被蜇得麻麻的根本使不上劲。那时,杜师傅养的是意蜂,马文畅原来只知道是蜜蜂,却不知道蜜蜂还分品种。

 

蜂箱摆在梅林村后山,该山是当地人的墓园。杜师傅白天来蜂场,晚上回女儿家住,留马文畅一个人在墓园看守蜂场。憨厚的马文畅虽然心中很害怕但又不好意思跟师傅说,只能一个人克服恐惧,慢慢适应。由于师傅不了解深圳的气候物种,第二年春季,蜜蜂患病全场垮群再也繁不起来了。没办法,在杜师傅的推荐下,马文畅又到一个横岗养中蜂的老师傅那里学习养殖中华蜜蜂。

 

.意蜂学不成,转学养中蜂

 

横岗的杨师傅养了200多群中华蜜蜂,在当地小有名气。那时,刚采了荔枝花准备去梅州大山里采乌桕。马文畅的到来使杨师傅多了一个得力帮手,所以杨师傅非常高兴。5月初,马文畅跟着杨师傅第一次外出追花,心情很兴奋,很期待采蜜过程,挑蜂上下车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但新鲜感一过,就不那么好受了,现在最怕的就是搬场地。但是,为了能够多采点蜜只好咬牙坚持。

 

在梅州,因为只有师徒两人,摇蜜要配合的很好,师傅抖蜂,马文畅割脾、摇蜜。因为当年天气好,花期长,共采了2吨乌桕蜜!这也让小马更加有信心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了。就这样,马文畅跟着师傅学检查管理,理论加实践操作,慢慢认识附近山上的各种植物,了解花开时间。那年冬天跟师傅去马峦山采冬蜜,向师傅买了10多箱蜜蜂,并且一起搬到采蜜场地。没想到天公不作美,刚到那里就连续下了18天雨,继而又是刮北风或低温天气,导致冬蜜失收,蜜蜂又逃了好几窝,元旦期间只好无功而返。

 

2013年荔枝花开,马文畅又从师傅那里买了十多箱蜂,加上原有的共30箱蜂。然而,雨神又来,荔枝龙眼花期一直下雨,连续两个花期都没采到蜜!对于一个养蜂新手来说这种打击无疑是很致命的。这也让马文畅深感养蜂之不易,不仅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而且采到蜜后,销售时还得受千般委屈,消费者猜疑不是纯蜜,就是嫌蜜稀等等。

 


▲马文畅在深圳的蜂场

 

借钱办养蜂场,坎坷养蜂路

 

2013春蜜失收,马文畅又跟师傅去大山里采乌桕,得到一个小丰收——马文畅30箱蜜蜂,采了200多斤乌桕蜜。养蜂以来第一次收到蜜,马文畅感觉自己养蜂技术过得去了,决定离开师傅自己办个养蜂场。由于做学徒没有工资,之前又没多少存款,马文畅只好厚着脸皮跟朋友借了三万元来购置养蜂机具发展蜂场。

 

2014年冬到2015年,马文畅在深山里春繁,繁到了160多群,想着今年应该可以咸鱼翻身了。3月20日斗志昂扬下山采荔枝准备大干一场。谁知雨神再次光顾,采到的蜜勉强够搬场开支。而其它地方却没有下雨,荔枝蜜大丰收,马文畅在这里却栽了个大跟头,但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劳动节过后,他果断搬场,返回深圳龙岗,终于在那里采了1000多斤百花蜜。


▲马文畅在深圳的蜂场

 

将人比己   将心比心

 

至于为什么会起“比心养蜂场”这个名字为蜂场名?马文畅告诉记者说:如今,纯朴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社会诚信危机、食品安全问题搞得人心惶惶,各种毒食品、地沟油、毒豆芽、假猪血、毒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为了证明自己的蜂蜜是纯蜂蜜,原生态无添加,马文畅学养蜂时就给自己幻想的蜂场想好了名字。

 

为了取个自己满意的蜂场名,他想了好几天才想到——“比心养蜂场”。寓意: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换位思考,将人比己,站到对方角度设想一下感受,该不该这样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损人利己而达自己的目的事情,要脚踏实地,做个实实在在讲诚信的养蜂人。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职业养蜂注定是风餐露宿、孤独寂寞的,野外追花夺蜜与花鸟虫蜂为伍,有时场地水电不方便,山里信号弱甚至通讯断绝,但为了采到纯蜂蜜,只能默默承受这些艰难困苦,苦中寻乐。

 

2016年5月,马文畅加入到亚洲领先、国内最活跃的新锐民间蜂友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并且在6000多名会员蜂友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员!

 


▲通过中国蜂友联盟微信公众号ZGFYLM查询马文畅在实名认证信息

 

一路走来,马文畅的养蜂路一直很坎坷,但他从没想到过退缩。现在,他的蜜蜂已经发展到200多群。他说:“我是养蜂行内很失败的人。养了5年蜂没挣到钱,青春也搭进去了,还晒得黑不溜秋。但我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总有一天会云开日出见彩虹!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认真吸取以往教训,努力把蜂养好,养强,为喜欢广东蜜种的消费者生产更高质量的蜂蜜来!”

 

《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因中情花剧毒无解,独自走到绝情谷的断肠崖边,并在旁边的石壁上用剑刻下了十六年之约留给杨过,便跳崖自尽,没想到下面是个大水潭救得自己一命,于是在谷底靠养蜂酿蜜解毒,生存了下来。今天,英俊的马文畅,自己走进了马峦山,这次他不是像小龙女那样为自己解毒,而是酿造最好的中蜂蜜,通过中国蜂友联盟电商平台,向全世界输送自己最好的土蜂蜜,帮助那些与蜜蜂有缘的人健康起来!

 


▲马文畅的蜂场就在树林茂密的深圳马峦山上

 

 

 960万平方富饶国土,蜂场遍及中国名山大川

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到边陲净土的新疆

从天涯海角的海南,到世界屋脊的青海

……

弘扬蜜蜂文化,还原蜂蜜本色,传播纯正蜂产品

寻找真蜂蜜,我只相信《中国蜂友联盟》

 

 

本文为“中国蜂友联盟”特别策划之

《蜂采人生》系列纪实文章第十三期

 

"中国蜂友联盟"之《蜂采人生》编辑小组

校对:于亚莲、陈永金

编辑:严编辑、吴先生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蜂友联盟”微信公众号:ZGFYLM

“中国蜂友联盟”论坛:WWW.ZGFYLM.COM

相关链接:

评论加载中..
@2016 WWW.CBFU.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