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首页  »  蜂采人生  »  胡拥军:我把盟旗插到东南亚蜂场!

胡拥军:我把盟旗插到东南亚蜂场!

12-25   来源:中国蜂友联盟   点击:加载中

摘要:这位帅哥,名叫胡拥军,36岁在国内跟随师傅学习养蜂,39岁远赴东南亚传授养蜂技术。他用三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过渡到技术能手。有人用三年时光让自己衰老,有人用三年时间让自己走向成功,没有人能阻挡住你...

 从山东村庄走出来的养蜂精英

     这位帅哥,名叫胡拥军,36岁在国内跟随师傅学习养蜂,39岁远赴东南亚传授养蜂技术。他用三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过渡到技术能手。有人用三年时光让自己衰老,有人用三年时间让自己走向成功,没有人能阻挡住你,除了你自己!

 

 

     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名叫胡拥军,39岁,是翔恒国际(中恒蜂业)印尼公司的顶梁柱。同时,也是亚洲领先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内阁管理组成员之一(诚信编号:16030035)。

     

    从养蜂的门外汉成长为行走于东南亚养蜂场的技术人才,胡拥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人能阻挡往你,除了你自己!

 

 

毕业以后 迷失方向 

 

    1977年10月1日,胡拥军出生于山东菏泽的一个小村庄,谈及养蜂,胡拥军自诩三年前还分不清蜂王、雄蜂、工蜂有什么区别!

 

     1995年,胡拥军毕业于东明县第一中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帮父亲打理家里开的五金店。直到2000年结婚后,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先后去过云南昆明、深圳、厦门、宁波、苏州等很多城市。忙碌奔波几年,依旧收获甚微,胡拥军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胡拥军家的小五金店

 

     机缘巧合,2013年春天,经朋友介绍胡拥军开始学习养蜂。当时,台湾翔恒国际开发有限公司委派台湾3人,大陆选拔4人在国内学习养蜂技术,为公司培养技术骨干人才。从2014年冬天开始,胡拥军和被选上的“苗子”一起,跟着一位叫薛老九的东北资深养蜂师傅学习,从刚到学习的一星期里,薛师傅都是边检查边给他们讲解养蜂基础知识,一星期后,就让他们尝试自己动手去查,薛师傅在旁边深入指导。

 

养蜂受挫 当了逃兵 

 

     养蜂生活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被蜜蜂蜇到,双手都会肿很大,一用力就会钻心的疼痛,甚至,吃饭端碗用筷都很费力。在这期间,连续多次被蜂蜇了以后,胡拥军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从而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他悄悄的背起行囊回家,在家呆了十多天,又感觉家里无所事事,还不如回蜂场学习技术。继而又跑回去学习养蜂,并跟随蜂场去了山西五乡等地,慢慢适应了养蜂场里的生活。这次,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养蜂技术,再也不能半途而废!

 


▲胡拥军被蜜蜂蛰肿的手

 

     往后的日子,都是不停的转场,南北奔波,风餐露宿,逐花而行。胡拥军渐渐习惯了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并且,在日常接触中逐渐喜欢上了小蜜蜂。而他的养蜂技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可以一个人独当一面。

 

 

受公司器重  到国外养蜂 

 

 

    2015年11月,由于胡拥军的出色表现,公司决定安排他去印度尼西亚负责那边的建场养蜂工作。他的异国养蜂情怀从此开始。

 

    坐上飞往印尼的飞机,眼前机窗外的景色离视线越来越远,胡拥军心里五味杂陈,无以言表!归纳成一句话:必须干出点名堂才有脸回家面对父母妻子!

 


▲中国蜂友联盟的“盟旗”飞扬在印度尼西亚的蜂场上

 

    印度尼西亚是个东南亚国家,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之一。这里横跨赤道,无明显四季之分,一年之中温差变化很小,典型的热带气候,养蜂条件得天独厚。

 

    来到异国他乡的胡拥军,对这里的一切一无所知,生活环境、语言沟通、文化差异、气温条件、植物花期等等知之甚少。

 

▲胡拥军在印尼和朋友们的家眷一起过新年

 

    当地语言不通,便找了个翻译,让翻译带着他四处跑,到处看,找些当地蜂农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胡拥军对当地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以后,开始购买蜂群回来,招聘养蜂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而培训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养蜂专业术语翻译很多都翻译不出来,加上当地工人散漫懒惰使得养蜂工作进度缓慢。

 

    胡拥军当时想,找个当地养蜂师傅帮我们带这些人应该会快些,养蜂师傅懂得一些日常管理。但是,他们的养蜂技术跟国内差距很大,远落后于中国,蜂机具不全,没有国内的多样化,都是老办法把蜜蜂放进去,过几天去看看,也谈不上管理。所以,胡拥军只好结合当地的基本养蜂方法,把中国先进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进来,最终形成了自己一套先进的养蜂技术。

 


▲胡拥军在印尼和同事们在一起

 

    靠着过硬技术,胡拥军很快得到印尼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外养蜂人的尊重。在那里,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通过“中国蜂友联盟”论坛和精英群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蜂农探讨养蜂技术,把中国的养蜂精髓传递出去,发扬光大,帮助那些希望在养蜂事业上得到发展的国外朋友。

 

     谈到被行业认为颇具神秘的民间蜂友组织,“中国蜂友联盟内阁”管理团队,如何用不到一年时间迅速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蜂友组织?胡拥军浅浅一笑:没有成功的团队,只有时代造就的团队!其实,这正是“中国蜂友联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亚洲领先,中国最强蜂友公益组织的原因,这是因为,它是一支带着历史使命、弘扬蜜蜂文化与时代共命运的优秀团队。

 

    现在,小蜜蜂早已深深融入了胡拥军的生活。面对未来,他再也不会迷茫,他---坚信自己的余生都会献给这份甜蜜的事业!

 

 960万平方富饶国土,蜂场遍及中国名山大川

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到边陲净土的新疆

从天涯海角的海南,到世界屋脊的青海

……

弘扬蜜蜂文化,还原蜂蜜本色,传播纯正蜂产品

寻找真蜂蜜,我只相信《中国蜂友联盟》

 

本文为《中国蜂友联盟》特别策划之

“蜂采人生”系列纪实文章第十一期

 

"中国蜂友联盟"之“蜂采人生”编辑小组

编辑:严编辑、吴先生    

校对:陈永金、于亚莲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蜂友联盟”微信公众号:ZGFYLM

“中国蜂友联盟”论坛:WWW.ZGFYLM.COM

相关链接:

评论加载中..
@2016 WWW.CBFU.ORG.CN 版权所有